由於1840年照相術的發明,使得畫家們必須對繪畫的目標,重新再做一次檢討。畫家們厭惡一再重複千

篇一律的宗教主題、政治主題、貴冑人士相關的人像主題。轉而將繪畫主題鎖定在日常生活之上,將其對生

活的感動、光與色的互動關係,用前所未有的觀念、技法、色彩表現在人們面前。畫家至此將畫架帶出室外

,希望將自然界瞬間變化的真實性,捕捉在畫布之上。圖一

    巴比松 Barbizon)附近的楓丹白露森林中,集聚了三位畫家:米勒(Millet 1814~1875);柯洛(Corot

1796~1875);盧梭(T heodore Rousseau 1812~1867)。他們靜悄悄地沉浸在大自然的風景中從事藝術創作。我

們將之稱為自然主義畫家;或稱巴比松派。至此視覺法逐漸取代結構法,藝術家逐漸對油畫的小筆觸產

生興趣,漸漸的超越了所描繪的物體。圖二

 

    由於印象派大膽的革新,才有二十世紀多采多姿的現代美術圖三。印象派可說是所有現代繪畫的根源。

因為它是第一個從先入為主的理念將自我解放出來的運動,它不僅改變了描繪自然、生活的方式,更改

變了觀看自然、生活的方式。

印象派的特質:

一印象派畫家提倡走出戶外,直接在陽光下寫生。又稱「外光派。」

二突破過去只畫宗教故事、貴族肖像、英雄事蹟等題材的限制。

三主張任何事物均可入畫,描繪自然風光,刻畫平凡的現實生活。

四不考究繪畫本身蘊含的意義,只關心「光」和「色彩」交融而成的美。

五認為「光」可以分析為光譜的顏色,大地萬物的色彩鮮麗,連陰影都不例外。陰影不該是黑色或赭色,

  其畫面比傳統畫明亮許多。

六認為物體沒有不變的固有色,認為物體的色彩和「光」息息相關,如果「光」發生變化,物體的色彩也

  會隨之變化。並置的物體色亦會相互影響。

七想要捕捉陽光照射物體的剎那現象,所以使用的筆處相當快速、常常忽略物體的外在輪廓及細部描寫。

八刻意使用豬鬃畫筆,使畫面上展現強而有力的筆觸;放棄平滑的筆觸。

      印象派的社會背景介紹:中產階級

      印象派所屬的時代潮流:沙龍、咖啡廳成為藝術家的聚會討論地點。

      照相術、日本浮世繪版畫、科學(三菱鏡的發明有助光的觀察)都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到印象派的發展

印象派的大師:

馬奈(Eduard Manet 1832~1883):草地上的午餐圖四

莫內(Claude Monet 1840~1926):印象日出圖五

雷諾瓦(Pierre Auguste Renoir 1841~1919):彈琴的少女

秀拉(G.Seurat 1859~1891)為新印象派;或稱點描畫家派:星期日午後的嘉特島圖六

 

印象派